《現在》(法語“Le Présent”)描繪了一隻穿著夾克的海鷗站在壁紙雲朵圖案的牆前。元素的不協調是馬格里特作品中的一個常見主題,促使觀眾質疑現實雖然沒有直接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但馬格利特作品中呈現的悖論和幻覺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被視為與道家情感的共鳴。
道教不斷挑戰傳統智慧並激發新的思維方式。 它的教學包括當今流行的故事和寓言,而且非常幽默。 從馬丁·布伯和馬丁·海德格爾到特拉普派和尚托馬斯·默頓等宗教人物,西方思想家都在道家哲學中找到了真知灼見。 他們包括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哲學家羅傑·斯克魯頓、政治理論家邁克爾·奧克肖特; 爵士樂大師約翰·科爾特蘭; 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力學創始人尼爾斯·玻爾和歐文·薛定諤,以及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 [2] 隨著人們尋求與自己的文化遺產重新建立聯繫,道教也在中國經歷復興。 [3]
道不是個人的神,而是主宰宇宙、滲透現實的原則和力量。 它不能被崇拜或祈禱,但可以被理解和遵循。 遵循“道”常常被用悖論來描述:“道若明了,則非道”。 “聖人無為而無不為”。 “有用的人都知道它的用處,無用的東西卻沒有人知道它的用處!” 通過接受道教的悖論,人們可以學會與自然世界和自己更加和諧地生活。
儒家和道家在歷史上是有區別的,道家有時會嘲笑儒家的僵化和自滿。 “要真正無知,就要滿足於自己的知識。” 道家智慧涉及擁抱未知,類似於蘇格拉底的哲學,保持包容性、靈活性,並與事物的自然進程相和諧。
中的一個核心思想是 莊子道教的基礎經典之一,就是一些學者所說的“真假”。 扮演角色而不成為角色; 生活中不要強迫事情或試圖控制事件。 尊重社會規範和責任,同時意識到它們的流動性和無常性。 假裝成為你想要的樣子,不要被你的自我形像或別人的期望所束縛——但要做一個“紳士”。
莊子的“君子”觀與儒家和西方的觀點不同。 真正的“君子”或“聖人”遵循道,即宇宙的自然之道,不受社會規範和人為差異的限制。 “君子如水。 水到哪兒就流到哪兒,裝到哪兒就變成哪兒的形狀。君子亦如此。 他適應任何處境,不讓自己受到任何特定角色或身份的束縛。 。 。 現在出現這樣,現在出現那樣。” [4]
真誠的假裝反對千篇一律的期望,並抵制追求卓越的壓力。 相反,正如我所說,“不要試圖成為最好的人,而是要做最好的人。” 努力嘗試,但知道如何不這樣做。 保持社交距離,但保持距離。
為此,來自 莊子 可以具有指導意義。 到目前為止,據我了解,有六個突出的地方:
-
擁抱悖論:尋求知識,但在未知中學習智慧。
-
行如流水:輕鬆適應,不抗拒變化。
-
同樣,追求毫不費力的行動 (吳偉): 權力不是力量。 不以武力行事。
-
超越“對”與“錯”的爭論; 提供更全面、更包容的視角,警惕敵對力量如何成為互補的對立面。
-
認識到社會認為的個人缺陷或弱點可能是個人優勢和獨特性的源泉。 (故事在 莊子 強調通常被認為“無用”的事物的價值。 例如,在一個故事中,一棵不能用作木材的彎曲的樹據說可以自由地長壽。)
-
知無用之用。
道教並不教我們相信什麼,而是教我們如何思考。 在忠於自己的宗教或傳統(“信徒”、懷疑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的同時,道教可以增強批判性思維並激發更堅定的自我意識。
“順道而行!” 是邀請,不是命令。
所有參考文獻和引文均來自《莊子:基礎著作》 – Burton Watson,譯者(1964 年,2003 年)。
“莊子”的發音近似Zhoo-ahng-dzuh,既指人和文本。
《易經》、《道德經》和《莊子》是道教的核心經典,每部都提供了獨特的道觀。 《易經》提供了通達道的見解,《道德經》則深入探討其係統性理解,而《莊子》則用詩意的智慧和荒誕的幽默來闡述其概念。
最近,我通過在中國生活和教學多年的學者漢斯·格奧爾格·莫勒(Hans-Georg Moeller)(澳門大學)和保羅·J·丹布羅西奧(Paul J. D’Ambrosio)(華東師範大學)的見解,對道教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們在《莊子哲學論》中引入了“真裝”的概念來解釋莊子關於自我和社會交往的教義。 (2017)。
筆記
1.“崇古而鄙今……”——《外物》 莊子 (沃森翻譯,最後一章)。
2.“現代物理學……”——物理學之道: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相似之處的探索作者:物理學家 Fritjof Capra(第 5 版,2010 年)。 卡普拉認為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是最早認識到量子力學的哲學和潛在神學含義的物理學家之一。 在他的書中, 通往現實之路 (2004),羅傑·彭羅斯討論了道家的概念 無為 (毫不費力的行動),“與我們對意識的理解相關”:這是意識從大腦神經元的複雜相互作用中產生的方式的隱喻。 – 關於邁克爾·奧克肖特 (Michael Oakeshott) 與莊子的密切關係,請參閱 Coats 和 Cheung 編輯, 人類活動的詩意特徵:邁克爾·奧克肖特思想隨筆 (2012)。 – 在線提供其他與道教有密切關係的資源。
3.“在共產黨的監視下,中國與道教重新建立了聯繫。”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2017 年 12 月 28 日。
4.“君子如水……”——摘自《 莊子最後一章“外在事物”。
閱讀
-
我是對的,你錯了:從岩石邏輯到水邏輯 – 愛德華·德·博諾 (1990)。 流行且“平易近人”,並非指道教。 “當然,我們的思維過程應該模仿我們自己大腦的機制,而不是那些導致我們陷入戰爭、苦難和地球毀滅的舊的、有害的模式。”
-
盡量不去嘗試:古代中國、現代科學和自發性的力量 – 愛德華·斯林格蘭 (2007)。 – 雖然這本書不僅僅涉及莊子,但它探討了“莊子”的概念 吳偉。
我之所以列出以下內容,是因為道教經常被錯誤地描述為政治上的被動。
-
莊希人 – 例如,在伯頓·沃森的翻譯中,請參閱他在引言中對“內部章節”的討論,然後是“在人類的世界中”和“外部事物”。
-
作為政治哲學家的莊子 – Lincoln Rathman(中國崑山杜克大學)。 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 (2019 年 10 月)JSTOR:“莊子政治哲學的最佳特徵是對自我修養和政治判斷的闡述,而不僅僅是對多元主義的普遍承諾。 。 。 他認為,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們忽視了個人野心和對既定計劃的教條主義遵守如何與其他政治行為體(尤其是統治者)產生衝突。
-
論自由主義的激進宗教替代方案剛剛發布的 世界上所有的王國, 經過 凱文·瓦利爾(哲學,鮑林格林)。 作者考察了儒家、伊斯蘭教和西方的反自由運動,例如整合主義、在各自傳統中發聲的少數派,強調自由主義 設立超越了秩序、美德和社會和諧的必要性,但因其對等級制度、宗教自由和多元化的觀點而受到批評。
-
超越自由民主:東亞背景下的政治思維 – 丹尼爾·A·貝爾 (2006)。 約翰·羅爾斯等當代自由主義思想家在試圖通過理性實現中立狀態時迷失了方向:短視的個人主義破壞了正義,出賣了“共同體”,截斷了西方思想。
大約 2 + 2 = 5: https://williamgreen.substack.com/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