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在冥想練習中付出很多努力嗎?
或者說,在真正放手的實踐中,這會適得其反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答案並不那麼明顯。 但如果你真的想在冥想的道路上取得進步,這是一個你不能忽視的問題。
為什麼?
因為你兩者都需要。 有時我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其他時候,我們需要放鬆……向後退。
那麼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努力還是該放鬆呢? 無論如何,我們正在談論什麼樣的努力?
首先讓我根據我曾經認識的一位尋求者的經歷來告訴你一個故事。
探索者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 他進行了大量的冥想靜修。 他跟隨很多老師學習。 他的使命就是要獲得啟蒙。
他花了好幾個小時在內觀中心的神聖大廳裡練習,連續十天的靜修。 他拜訪了許多所謂的開悟大師。
經過幾年的專一奉獻,他感到有些疲憊了。 他所付出的所有精力和努力似乎並沒有讓他更接近他的目標。
然後有一天,一位老朋友打電話給他說:“嘿,來印度這個地方見我吧,那裡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師。 我認為她是真實的。”
於是年輕人遇見了他的朋友,很快就發現自己拜倒在老師的腳下。 他又問馬大德:“我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獲得自由?”
乾癟女人輕聲道:“你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獲得自由。”
就在那一刻,有什麼東西讓位了,年輕人找到了他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事實上,他所有的追求和努力都成為了他實現自我的障礙。
是的,這讓他拜倒在老師的腳下。 是的,所有持續的工作無疑已經積累並成熟了。
但很明顯,付出更多努力並不是答案。
粗心與精心
現在,我並不是說你和我不需要努力遵循我們的冥想指示。 但我想說的是,你如何構建這些指示以及你如何將它們牢記在你的身心中才是一切。
我曾經跟隨一位藏傳佛教和大手印的老師學習。 在禪修的最初階段,我們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
他會說“增加強度”,指的是對我們冥想對象——呼吸的關注。 “繼續努力,直到你能保持呼吸而不分心。”
這就是所謂的近距離住宿。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增加的強度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而不失去注意力。
但是,在某個時刻,當你的注意力可靠地接近呼吸並保持大約 80-100% 的時間時,他會說,“放鬆點!”
這是正確的。
就像透過鏡子一樣,指令來了個180度,他卻給出了相反的指令。
此時修行,事半功倍,取得了進步。
我們老師是這樣描述的。 一開始,我們的注意力是粗略的或粗俗的。 所以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是,通過仔細且持續地專注於我們的冥想對象,我們的注意力會變得非常微妙。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再多的努力也會適得其反。
其實,在這個階段的修行中,多努力是有害無益的。 更少的努力,輕柔的觸感,輕鬆、放鬆。 這就是推動你前進的動力。
驚人的…
冥想不是你能做的事情
我喜歡另一位藏傳佛教老師的這句話。 我認為這說明了我們正在努力和不努力之間探索的這條界限。 他說:
有一句很有啟發性的藏語諺語:“Gompa ma yin,kompa yin”,字面意思是:“冥想不是;冥想不是;冥想不是。” 習慣了就是。”
這意味著冥想無非就是習慣冥想的練習。 俗話說:“禪修不是努力,而是自然地融入其中。” 當你繼續修習這個方法時,禪定就會慢慢地生起。 冥想不是你可以“做”的事情;而是你可以“做”的事情。 它是自然發生的事情,只有當你完善了修行之後。”
冥想有一個點,當冥想開始自行發生時,你可能會從自己的經歷中知道這一點。
到那時,它就是自動的、自發的。
事實上,根本不需要任何努力。 在那些時刻,我們的工作就是簡單地在那個完美的中間位置休息。 不要太緊,不要太鬆。 我們只需要讓開並讓它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