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情的方方面面——甚至命運、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牌——似乎都處於風口浪尖。 從東方和西方星盤來看,我都是尖頭寶寶。 就文化認同而言,我的是連字符的經驗。 在談到政黨路線時,我是不可知論者,但你肯定會聽到極右派稱我太清醒,極左派稱我太傳統。
對於創意藝術界來說,我常常過於結構化和嚴肅,而對於企業界來說,我又過於敏感、過於神秘。 我喜歡議程、策略計劃和現實的目標設定; 我看重效率、實用性和生產力,這些屬性不適合創意藝術界。 我還考慮到看不見的影響,相信自己的心靈衝動,並重視同理心、同情心、憐憫、溫柔、脆弱和善良,這些特質在企業界是非常不受歡迎的。
我最近在我的社群媒體上分享了《道德經》第 20 節。 我在這裡只摘錄一小部分:
掌握知識可以減輕痛苦,還是
停止對知識的追求會減輕痛苦—
如何區分第一個和第二個?
……
別人都有屬於他們的地方,但我卻被拋在後面了。
……夜幕降臨時我感到疏遠。
……唯我有此不滿之心。
如同平靜的大海,無盡的飄蕩的風,
他們各有目的,但我獨自抵制潮流。
對於熟悉TTC 的人來說,可笑的是,這節經文甚至是「尖頭」經文,其結構獨特,因為隱含的第一行實際上是第19 節的最後一行。 19 節的最後一行,繼續實際的第 20 節,這就是你如何獲得所提出問題的上下文:“如何辨別第一個和第二個?” 是不是你學得越多、知道越多,你就越能抑制痛苦? 或者無知是福,因為你知道的越多,你似乎經歷的痛苦就越多?
第 20 節的語氣、措辭、從內容到氛圍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使其與其他 TTC 詩節區分開來。
東方哲學和神秘主義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是和諧、平衡、節制和走中道。 所以我想知道第 20 節是否是對當你選擇走中間道路時會發生什麼的預言性反思。 這意味著你最終無處歸屬。
即使在占卜、深奧和靈性的世界裡,我也不會“扔掉書本並無條件地相信你的直覺”,我也不會“給我一個經過審查的來自公認權威或半身像的人物的引文” 。 我不是一個認為夜晚發生的一切都是超自然現象的人,我也不是一個認為有超自然現象的人。 不 諸如超自然現象之類的事情,事實上我是那種甚至不喜歡“超自然”這個詞的人,因為我認為它是完全自然的。
很多時候,這意味著我很難與周圍交談的人建立聯繫。 對理性主義者來說我不夠理性,對唯靈論者來說我不夠精神。 有趣的是,我的 YouTube 影片的評論部分既可以指責我過於學術,不夠“真正有精神”,也有人指責我過於追求,不夠學術。 (我不會討論一個決定自我認同為博士的白人如何立即被認為有足夠的學術能力,可以就非他自己的傳統進行權威的發言,但我就自己的傳統發言並受到困擾, 您從哪裡獲得東方哲學博士學位? 現在就引用你的消息來源。)
至於我之前所說的關於政黨路線的不可知論,是的,當涉及到 派對 台詞,但不,當涉及政治活動時就不是了。 有差別。 一個大的。 事實上,道教吸引我的是它在社會政治學和政治理論方面提供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指導。 政治上的中間道路並不意味著不選邊站;而是意味著不選邊站。 這意味著你看到了雙方的人性。 它意味著以非歧視、非偏見的方式實現社會正義和公共利益。
但在全球範圍內,我們目前正處於分裂階段。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沙上劃線,並弄清楚誰屬於這些線的哪一邊。 如果你不是100%符合那一方的意識形態,你就會被推過線,但那一方也意識到你也不是100%符合他們的意識形態,所以你會被丟回去。 因此有一種無處歸屬的感覺。
正當我準備結束這個思考時,J 先生提出了一個深思熟慮的見解。 也許身為一個尖頭嬰兒,我並不屬於任何地方,但也許,他提出,這讓我有機會屬於任何地方。 你只是不會屬於 正直地 並且排他性地存在於任何單一的群體內。 但這有那麼糟嗎? 這不正是第20節最後一句「我為一者,受本母滋養」的原因嗎? 你獨自一人,卻絕不孤單,因為你真正所屬的地方無所不在──與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