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塞萬提斯一樣,弗蘭茨·卡夫卡也成為了這樣的作家之一,即使我們沒有讀過一個字,他的作品我們也已經知道或認為我們知道了。 我們知道這是「超現實」的,這是當今的陳腔濫調。 儘管如此,卡夫卡的天才確實在於他能夠明智地將現實與幻想結合。
1917 年 9 月,卡夫卡剛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他暫時停止了日常寫作,開始寫筆記本。 感謝一位好朋友,這些作品的選集最終得以出版——警句、寓言、諷刺性的聖經評論。
這些格言是新編輯並重新出版的。 [*] 這些腦筋急轉彎就像禪宗一樣,通常是思想的碎片,不是美好生活的格言,而是激發我們思考我們自以為知道的事情。 上面引用了他最著名的“格言”之一:“籠中尋找一隻鳥。” (卡夫卡不可能不半開玩笑地嚴肅起來。)卡夫卡指的是他自己,但也暗指我們所有人。
我們通常想像一隻鳥被捕獲並關在籠子裡。 在這裡,籠子正在積極尋找一隻鳥,這表明限制系統總是在尋找要限制的東西。 考慮到卡夫卡對無力和限制的關注,籠子具有雙重束縛:它代表安全和保障,但也代表著「幽閉症」和掙脫束縛的渴望。 籠子取決於鳥的潛在限制; 否則它為何存在? 鳥的定義是它可能被限制在籠子裡。 不然籠子為什麼要找它? 對立的力量——籠子和鳥、安全和自由——不僅是互補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 有效, 鳥已經在籠子裡了。 卡夫卡的警句強調了自由的本質:沒有約束就沒有自由,就像沒有框架的圖畫一樣。
雖然卡夫卡的作品中瀰漫著一種孤立和恐懼的感覺,但諷刺的是,它暗示著面對這些限制時的一種興奮。 他說:“消極的事是強加給我們的,積極的事已經在我們內心了。” 雖然卡夫卡稱生活是荒謬的、既不理性也不舒適,但他 絕不 說 絕望。 這取決於我們。 如果我們設法打開偏見和偏見的牢籠,希望就會升起,不是讓我們掙脫束縛,而是讓自由闖進來,為我們所處的改變和解放騰出空間。 自由不是一種成就,而是一種發現。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奎斯說得好,他說弗朗茨·卡夫卡「讓你感覺到,在這個混亂的世界裡,你在黑暗的房間中央舉著一根點燃的蠟燭。” 是的。
筆記和閱讀
[*] 弗蘭克·卡夫卡的格言 (2022) – 由 Reiner Stach 最新編輯並附有評論。 (卡夫卡引述的來源。) – 斯塔赫是廣受好評的三部分卡夫卡傳記以及引人入勝的卡夫卡傳記的作者 那是卡夫卡嗎? 99 發現 (2017):斯塔赫摧毀了黑暗卡夫卡的刻板印象,即飽受折磨的神經症患者。 “如果說卡夫卡的藝術努力常常是極其嚴肅的,那麼他則靠喜劇和俏皮的感覺而茁壯成長。” > 也許卡夫卡的下一本書可以笑聲與虛空相遇。
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奎斯, 諾貝爾獎得主,多次談到卡夫卡。 在接受採訪時 巴黎評論他談到《變形記》時說:“第一行就差點把我從床上震下來。我不知道有人可以寫這樣的東西。如果我知道的話,我早就開始寫了。” (《小說的藝術》第 69 期,1981 年 – 可在線獲取。)
變形記 (1915, 2020) – 隨著 試用, 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 變態 講述了一位推銷員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蟑螂的故事。 (75 頁,可線上取得:古騰堡計畫)
飢餓藝術家和其他故事 (1924;2012) – 卡夫卡 – 卡夫卡學者喬伊斯·克里克的翻譯和介紹。 這位職業飢餓藝術家的努力完全是徒勞且毫無意義的,還是他是唯一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角色? ——「卡夫卡的文本或許難以理解,但並非難以理解。 它們不是需要解決的謎語,而是需要每個讀者探索的微妙文學作品。” (克里克)
卡夫卡與宗教 – 格言#50(在 警句 上):「如果沒有對他內心堅不可摧的東西的持久信任,人就無法生存,儘管堅不可摧的因素和信任可能永遠對他隱藏起來。 表達這種持久的隱藏性的方式之一就是對個人神的信仰。” (強調已添加) ——卡夫卡,他的家族植根於猶太教,精通猶太教和基督教,也精通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 他自己的思想受到宗教啟發,但與任何既定的信仰並不密切對應。
阿爾貝·加繆 – 《弗朗茲·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 – 附錄 西西弗神話s (1942; 1983),加繆自己對荒謬的沉思和對絕望的挑戰。 所有翻譯均包含卡夫卡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