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接觸佛陀的教義時,令我感到奇怪的一件事是他在討論倫理或道德生活時使用的術語:「善巧」(禁食)和“不熟練”(禁食)。
也許這些術語對您來說很陌生。 或者也許他們太熟悉了,你已經不再想起他們了。 不管怎樣,它們都是談論道德的不尋常方式。
描述道德行為最常見的術語是好與壞、對與錯、善與惡。 這些是我們大多數人從小聽到大的術語。
這不是佛陀 絕不 用了那種親切的語言。 特別是當他創作詩歌時,或者當他與未受過教育的人交談時,他會使用這個詞 拳頭這意味著優點或“好”,並且 嬰兒這意味著壞或邪惡。
也可以看看
但當他在技術層面上對認真的佛法修行者——比丘、尼姑和那些虔誠的弟子——他使用「善巧」和「不善巧」這兩個詞時。
沒有人能確切知道佛陀為什麼選擇這些術語,但他的想法可能是什麼?
什麼是技能?
那我們來思考一下什麼是技能。 熟練做某事是什麼意思?
我的理解是,如果你有技能,你就能夠實現你打算做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這就是熟練的定義。
因此,熟練的木匠有一個想法,他們要製作一張漂亮的咖啡桌。 你瞧,一張漂亮的咖啡桌出現了。 他們有能力創造它。 一個熟練的陶匠,想要製作一種特殊的陶器。 因為他們做了很多練習,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以他們能夠製作那種鍋子。 他們有能力完成他們打算做的事情。 一個沒有技巧的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這就是熟練或不熟練的意思。
作為道德術語的善巧和不善巧
現在,佛陀在倫理意義上使用這些術語,無論是熟練的還是不熟練的。
擁有道德意義上的技能意味著什麼? 嗯,道德是實踐的一部分。 佛陀講“三學”,即戒、定、慧。 這是我們培訓的三件事。培訓本身就是培養技能,所以這裡有一個一致的主題。
我們訓練什麼 為了 當我們進行靈修時? 練習的要點是什麼?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並幫助其他人也擁有這種體驗。 是為了把我們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是為了變得更快樂、更滿足、更充實,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道德不是要做好人
說道德不是行善,這聽起來可能很矛盾,但我認為這是佛教對道德的信仰主張。 佛陀並沒有告訴我們要捨棄貪、瞋、癡,因為它們是邪惡的,而是因為它們會帶來痛苦。 他說,如果它們不造成痛苦,那麼他不會告訴我們要拋棄它們:
如果放棄不善巧會導致傷害和痛苦,我不會說:“放棄不善巧。” 但放棄不善巧會帶來福利和快樂,所以我說:“放棄不善巧。” (AN 2.19)
善巧和不善巧的品質和行為
正如木匠在想要創造一件漂亮的家具並取得成功時就表現出了技巧一樣,當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擺脫痛苦並幫助他人擺脫痛苦時,我們在道德上就具有技巧性,並且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
當我們的目標是擺脫痛苦,但最終卻製造了痛苦和困惑時,我們就是不善巧的。
使我們脫離痛苦的思想、言語和行為都是善巧的。 那些做相反事的人是不善巧的。
當佛陀談到倫理時,他指出內心有兩種傾向。 (參見 MN 19)心可能會基於自私的貪愛、仇恨或缺乏理解而行動。 這些事情會導致痛苦。 他稱這些「不熟練」。
另一個趨勢是心以正念行事,展現耐心、勇氣、仁慈、同理心、慈悲、欣賞等特質。 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們脫離痛苦,帶來平安與快樂。 他稱這些道德品質為「技巧」。
因此,當我們運用善巧品質時,我們就是在善巧地行事──也就是說,幫助我們更接近擺脫痛苦的目標的品質。 當我們處於製造痛苦的不善巧的心態時,我們的行為就是不善巧的。
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佛陀在使用這些術語時所想的——善巧和不善巧——乍一看似乎很不尋常。
為什麼這很重要
從技能的角度思考道德是一個有趣的視角轉變。 這與我們從小到大所看到的事物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們可能從小就從小就以好的和壞的方式看待事物。
我們陷入了人們本身是好是壞的觀念。 但只有行動才可能是熟練或不熟練的。 你不能談論一個不熟練的人,因為沒有人是完全熟練或不熟練的。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或壞人。 他們想向自己展示自己是善良的,我在其他地方將其描述為災難性的舉動。 當然,很多人都相信自己是壞人,或沒有價值,但通常他們都犯了嚴重的錯誤。 您可能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或者您可能認識其中的一些人。 而你對他們的印象可能是他們是可愛的人,有很多優秀的特質。 他們可能很友善、體貼,和他們在一起你可能會受益匪淺。
我們都是熟練和不熟練品質的混合體。 沒有人既是一種又是另一種。 靈性訓練——或至少很多靈性訓練——一方面是鍛鍊和加強有技能的人,另一方面是認識和放棄不熟練的人。
人生就是修行
對我來說,這就是佛陀的倫理語言作為一種技能的最重要的意義。 技能是需要練習和完善的。 生活──我們平常的日常行為,甚至我們的思想──是我們訓練的地方。 我們的錯誤——我們讓自己或他人受苦的時候——就是我們學習的方式。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反思:我的行為是否導致了痛苦? 將來我可以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我現在所做的或所說的會導致痛苦嗎? 我怎樣才能改變我正在做的事情? 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我打算做、說或想的這件事是否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我可以如何採取不同的行動? (參閱明文 61)
我們的生活就是要學習的教訓。 只要我們不斷從道德錯誤中學到教訓,這些錯誤就是有用的,因為它們使我們更接近和平、快樂和有意義的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