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批判的循環
在正念界,有一個關於與達賴喇嘛尊者相遇的流行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
達賴喇嘛尊者正在一次會議上回答問題,一位西方冥想老師向他詢問如何幫助遭受自我仇恨之苦的人們。
HH 和他的翻譯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充滿活力的交流。 達賴喇嘛一臉困惑,不停地問問題。
過了一段時間,翻譯者發現藏語中沒有這個字或概念,所以他很難向HH解釋自我厭惡的概念。 對於這位受人尊敬的僧侶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想法和現象。
這個故事是一個令人信服的例子,說明我們在西方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在其他地方卻完全陌生。 這是西方獨有的痛苦。
自我批判的流行
自我厭惡的禍害不只是概念或好奇心。
正如我之前與你們分享的那樣,我以前的一位老師、已故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和佛教老師丹尼爾·P·布朗博士將自我批評稱為一種文化流行病。
這就是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專注於 自我同情 在回家正念冥想訓練計畫期間。
經過 14 年的密集寺院訓練後,當我離開道場時,我幾乎沒有意識到自我慈悲的必要性。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冥想練習者,這對我來說似乎是一個輕浮的想法,即使不是放縱的想法
但現在,我無法想像沒有它我的生活。
問題就在這裡。 內在的批評者是普遍而普遍的暴君。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都看不到這一點。 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它是如此常見,以至於它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
有哪些常見的表現? 我們的文化重視完美和無盡的成就。 結果,我們中的許多人在工作、人際關係、家庭生活中都感到自己不夠。
我們中的許多人將這種文化敘事內化,它成為我們自己的故事。
正念告訴我們我們已經足夠了
但正念冥想告訴我們事實恰恰相反。 我們本來就是完整的、足夠的。
隨著我們實踐的發展,我們逐漸體驗到一個內在完整的空間。 這個空間沒有被我們腦中那個懲罰性的工頭觸及和屈服。
同時,我們也開始熟悉那種無情的自我批判敘事。 當我們看到它時,我們可以積極地表達同情心作為回應。 我們開始創造一個不同的敘事。
養成自我同情的習慣
只要看到並辨識出我們腦中自我批評的聲音就成功了一半。 請記住,如果你能命名它,你就能馴服它。
這些天,如果我感到不安或心煩意亂,我常常會問自己不滿的根源是否是那個永不滿足的無情的內心監工。
我無數次地發現,此刻缺少的是自我同情和自我友善。
打破自我批判的循環需要時間和持久的興趣。 建立一致的冥想練習是這個過程的一個美好的開始,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我慈悲研究員 Kristin Neff 博士表示:
研究表明,我們越多地透過正式的冥想練習對自己友善和富有同情心,我們就越會增強自我同情的習慣。
如果你正在遭受自我批評,我鼓勵你和我一起參加即將到來的一項活動 正念冥想訓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