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音書中,我們經常看到耶穌從人群中退出,單獨與上帝在一起。 在他公開傳道的早期,他顯然已經處於出名的地位:「人人稱讚他」(路 4:22); 「他們希奇他的教訓」(4:32); “人群中的所有人都試圖觸碰他。” (6:19)然而,耶穌避開了討好群眾的誘惑,也許他已經意識到煽動者很容易讓群眾反對他。 相反,他轉向祈禱,以使自己與天父的聲音協調一致。
耶穌的洞見很像《列王紀上》中以利亞的洞見:
那時有大風,甚大,在耶和華面前山崩石裂,但耶和華卻不在風中。 風過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地震中。 地震後,有火,但耶和華不在火中。 大火過後,一片寂靜。 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去站在洞口。 (19:11-13)
與許多在驚天動地的巨大行動中尋求上帝的人不同(保險公司喜歡不恰當地稱之為“上帝的行為”),以利亞知道可以在低語中找到上帝。
耶穌和以利亞在曠野待了一段時間後,都仔細辨別了神的聲音。 他們學習屏蔽世界的噪音,以便在寂靜中適應上帝的存在。 他們洞察力的成果——使自己適應上帝無聲的聲音——是對讚美、榮譽和大多數人的要求的厭惡。 他們的態度就像耶利米一樣,他可以呼喊主的話「像烈火一樣/藏在我的骨頭裡」(耶利米書20:9)他們所有人-以利亞、耶利米和耶穌——都接受這種調和。上帝的聲音既是難以抗拒的,也是困難且昂貴的。 它將他們從人群中拉開,直接與神相遇。
今天我們的祈禱是在沉默中變得更加被上帝所吸引,遠離世界的噪音——尤其是透過我們的螢幕傳播的噪音。 讓我們抽出時間退縮並傾聽,即使家人的要求或我們所服務的人的召喚使這樣的時刻轉瞬即逝且罕見。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 (賽 55:6)
圖:以利亞和烏鴉帶來食物,作者:Julia Raketic/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