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劇院是為了娛樂,但這不是被動的享受。 觀眾過濾掉舞台上的圖像和情感,並將它們與自己的私人世界聯繫起來。 去看戲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社區活動,透過它我們可以記住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觸摸過去和現在。
— 戲劇評論家約翰·拉爾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 – 2005)是戲劇的偉大倡導者,戲劇中的人物與自己、他人以及美國夢的挑戰進行鬥爭。 關於這位備受爭議的意義創造者的生活和創造性工作的最佳資源之一是 阿瑟‧米勒:作家由他的女演員女兒麗貝卡·米勒 (Rebecca Miller) 執導的 HBO 紀錄片,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電影製片人。
她揭示了他的雄心壯志、他對改變美國方向的渴望、他的政治理想以及他在戲劇中註入激情、內疚、痛苦和救贖的傾向。 在他的普立茲獎獲獎戲劇中 推銷員之死米勒的主角是威利·洛曼,他是一個落魄、幾乎精疲力竭的人,他一直追求美國夢,直到彩虹的盡頭。
1953年,劇作家將他受到非美活動委員會質詢時的憤怒轉化為名為《 坩堝 基於塞勒姆女巫審判。 他在百老匯的第一次成功是 我所有的兒子一部圍繞著為國家服務而展開的充滿道德活力的戲劇。 秋季之後 (1964)是根據他與女演員瑪麗蓮夢露的婚姻改編的。
一個令人震驚的啟示 阿瑟‧米勒:作家 1968年至2004年間,米勒創作了20多部戲劇,但都遭到評論家的拒絕,並被認為與年輕觀眾不同步。 當他承認時,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時刻,“我覺得外面沒有人感興趣。我覺得我是在對著桶大喊大叫。”
精神實踐
任何看過阿瑟·米勒的人 推銷員之死 將會與安東尼·勃蘭特的以下評論產生共鳴。 當你探究這篇文章時,問問自己對美國夢的感受以及你最近的經驗。
「身為美國人,我們的意義不在於我們來自誰,而在於我們正在成為誰。這種意義必然是模糊的:具體而言,就需要對夢想設定限制,減少可能性的範圍。主導思想是我們是——美國是——一切可能性。每一天都是開放的,無限的:夢想無限延伸,永遠向地平線延伸。「更多」和「更好」的誘惑推動著我們前進。無論我們取得什麼成就,無論是個人成就還是集體成就,它集體地遙不可及。因此我們永遠無法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