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了我的第三本書的作者拆箱(實際上不是,這不是真正的拆箱)和第一印象(這是第一印象嗎?), 易經,甲骨文。
然後決定到我的博客上轉帖並分享一些額外的個人思考。 以下是我出版三本書後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整體塔羅牌 2015年首次亮相,然後 工藝之道 2016 年出版。直到 7 年後,即 2023 年,我才出版另一本書。
作家們面臨著一種不言而喻的壓力,要求他們定期、重複地創作書籍。 需要明確的是,沒有人要求我們這樣做; 這更多的是一種不言而喻的自我施加的同伴壓力。 你環顧四周,你的所有同事每年都在寫一本書。
我常常想知道,為什麼儘管檔案館裡有這麼多半生不熟的書籍手稿,但我在出版書籍方面卻進展緩慢。 第二捲和第三卷之間的7年差距相當大。
書 1 和 2
整體塔羅牌 (2015)和 工藝之道 (2016) 似乎是背靠背,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寫完了手稿 整體塔羅牌 2012年,然後立即開始 工藝之道我是在 2015 年寫完的,那一年 整體塔羅牌 出來。 所以當 整體塔羅牌 在商店裡上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新鮮的,並且 那 是我要宣傳的書,我的大腦完全沉浸在其中 工藝之道。
我對這兩本書的出版過程的體驗都非常好。 我真的很喜歡它的佈局 整體塔羅牌書籍設計編輯也忠於我的喜好。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 工藝之道。 向我提供的前幾個選項都很糟糕,出版商聽了! 現在封面上的修改是根據我的建議設計的!
至於我前兩本書的題材是如何選擇的——
我認為我不會出版一本關於如何塔羅牌的非小說類書籍,更不用說成為我的處女作了 和 來定義我的品牌。 因為 整體塔羅牌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我現在永遠被稱為“塔羅牌人”,確實如此,但深奧的道教和佛教實踐在我的世界中所佔的比例比塔羅牌大得多。 因此,考慮一個人因什麼而出名,以及一個人的個人生活中真正的決定性實踐是什麼,這真的很有趣。
我沒有選擇寫一本關於塔羅牌的書,或者至少感覺不是這樣;我沒有選擇寫一本關於塔羅牌的書。 感覺這個話題選擇了我。 像許多人一樣,我有一本正在進行的塔羅牌研究日記。 感恩節的一個星期,我把塔羅牌研究日記中的所有筆記整理成書本格式,並整理了第一份完整的草稿。 整體塔羅牌最初的標題是 塔羅牌分析成為了。
既然我已經讀完了一本相當厚重的書,我該怎麼辦呢? 我把它提交給了多家《心靈、身體、精神》出版商,但沒有收到任何回复,並準備以筆名自行出版,只是為了把它放在那裡供大家娛樂。 就在我完成格式設計並準備自行出版時,我收到了北大西洋圖書公司的出版要約。
工藝之道 發生這種事是因為我想寫一本關於深奧道教的入門讀物,作為學習更高級的道教神秘實踐的“先決條件”。 如果有人想深入研究東亞神秘學實踐,那麼我會說,先讀這本書,然後我們再說。 是的,它只適用於符符,但最酷的是,要製作符符,你需要利用所有最基本的基礎知識。 所以我想通過學習如何製作賦來傳授入門知識和經驗。
在我寫作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都陪著我 工藝之道因此,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大量的意見和支持,特別是在尋找我將引用和解釋的文本方面。 其中一些文本越古老,就越難理解它們想要表達的內容。 語言的使用、詞語的選擇、句子結構、詞語的含義,所有這些都在幾個世紀以來發生了變化。 這就像解析一本用古英語寫成的魔法書(本身已經是一個晦澀的主題)。 僅僅因為您能說流利的現代英語並不意味著鍛煉就會很容易。 幸運的是,我的媽媽是一位修煉者,我的爸爸是一位學者。
考慮到第二卷與第一卷的主題有多麼不同,在兩本出版後,我覺得自己處於一個有趣的不確定的境地。 當您連續出版關於兩個截然不同主題的兩本書時,您打算為第三本書做什麼?
第二冊和第三冊之間有 7 年差距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在拖延。 我之所以停滯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不知道我的第三本書應該是什麼。 我直覺地感覺到這很重要。 這個決定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和深思熟慮。
第 2 冊和第 3 冊之間
在第二本書之後,我嘗試完成一本我一直在寫的小說,現在的感覺是 永遠。 它是歷史小說,平衡“有趣、引人注目的角色發展”與“通過大量研究得出的歷史準確性”是關鍵的挑戰。
我完成了那本小說,然後發現它寫得沒有我想要的那麼好,所以扔掉了草稿並重新開始。 我完成了第二稿,但效果還是不太好。 但在兩次失敗的完整草稿之後,我失去了動力。
關於這本小說的另一個令人失望的事情是,當我在 2012 年第一次有了這個想法時,我在市場上沒有看到類似的東西,所以感覺它是“原創的”。 但就這一點來說,現在已經有幾本書差不多了 確切地 就像我的前提一樣,所以如果我現在出版我的書,它看起來就像是我抄襲的。 =(太傷心了。
哦,我怎麼能忘記提及,我在第 2 冊和第 3 冊之間繪製並發布了 SKT 的三個版本。=)
決定第 3 冊
2022 年 3 月左右,我的出版商 North Atlantic Books 聯繫我,詢問我是否有任何我一直在研究的可能適合 NAB 的圖書項目想法。 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然後意識到,好吧,我 做 已經完成了《易經》的翻譯以及一些經過研究的評論章節。 我也許可以將其充實到一本連貫的書中。
我提出了這個想法,他們說可以! 我們開始做吧!
雖然我已經把這本完成的《易經》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花了大約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但我想我在哪裡聽過“孔子說”,你不能真正理解《易經》。一直到40歲以上。
因此,我一直拖延出版《易經》一書,直到我40 多歲。結果,當NAB 聯繫可能的第三本書時,我已經40 多歲了。所以,在我看來,現在我可以可信地談論易經。 =)
順便說一句,我認為“孔子說”你要到四十歲才能真正理解《易經》,這是一個錯誤的記憶 這 格言歸因於他:
孔子曰:十而立志學,十而立志學。 三十而立; 四十歲,迷茫;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耳已調; 七十而隨心所欲,無性情。
換句話說,孔子說……
- 15歲,你渴望學習
- 30歲時,你已經堅定了自己的觀點和觀點
- 40歲時,你已經獲得了自信和清晰
- 五十歲,才懂得天意
- 60歲,你學會傾聽 [alternate translation: you learn to go with the flow]
- 七十歲時,自己的真意與天意一致
這來自於 論語 論語 孔子的。 看到最少的漢字和冗長的英文翻譯,你可能會覺得很有趣。
你會發現它是如此的 易經,甲骨文 以及。 看看甲骨文中極少的漢字。 然後看左邊我的英文翻譯。 你會說,等等,英語單詞比漢字多得多……是的。 因為漢語中的一個詞有多種含義。 嚴格的直譯並不能翻譯出含義的全部深度和範圍。
回到孔子所說的。 =) 我為50歲翻譯的“Heaven’s Will”,天命,是為那些還記得高中世界歷史課上中國歷史學習的人來說的。
這兩個詞雖然具有很多層次的含義。 說這個詞意味著命運並不公平。 基督徒可能會解釋 天明 作為“上帝對你的計劃”。 我其實喜歡這樣。
與 15 歲、30 歲和 40 歲的格言並列,在 50 歲之前,這意味著你正在這個世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 你正在積極主動地開闢自己的位置,弄清楚你是誰以及你將堅持和奮鬥的目標。 但到了50歲,就會有一種屈服,但屈服是一種智慧。 屈服的力量和勇氣是你在 50 歲時才能完全獲得的。
然後對於 60 歲,“耳順”被翻譯為“傾聽並隨波逐流”。 它意味著成熟的精神修養。 但這也意味著 確實 能夠傾聽別人對你說的話,比僅僅詞義和言語更深入。 你的心學會傾聽別人的心。
“傾聽”也意味著服從,儘管現代西方社會一聽到“服從”這個詞就會勃然大怒。 如果到了50歲你就明白了天意,那麼到了60歲你就學會瞭如何順服天意。 順從天意,反過來也意味著你的修為已經成熟了。
然後到了70歲,你就完全被天意灌輸了。 開玩笑。
從表面上看,“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性”(即70歲,自己的真意與天意一致)意味著你不再是一個無緣無故的叛逆者,不再是一個覺得需要打破規則的人只是為了弄清楚你是誰或你的立場。 你可以成為你自己和你想成為的人,而不用妥協你本來應該成為的人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很好奇我 50 歲時會出版什麼書!
哇,好長的切線啊。 回到我如何決定《易經》第三冊。
許多精通易經的中國人和台灣人讀了我的翻譯和註釋,並說他們喜歡我的! =) 現在,他們是否只是說對我好完全是另一回事,但他們的話確實給了我繼續出版這本書的信心。
我還想寫一本道教寶典並出版,所以我就這麼做了。 嵌入其中 易經,甲骨文 是一本練習冊,您甚至可以在首頁找到所有練習的列表。
我提交的 MS Word 文檔文件的字數 易經,甲骨文 是268,000。 為了比較, 整體塔羅牌 是 175,000 和 工藝之道 是 156,000 字。 但如果你看看書的厚度 易經 從 2023 年起以及 整體塔羅牌 從2015年開始,它們看起來差不多了! 原因是字體大小 易經 比原來小一點點 整體塔羅牌 而且紙張質量稍薄 易經 比它在 整體塔羅牌。
我很自豪 易經,甲骨文在我心裡,我相信我的祖先為我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 我相信亞洲人和亞裔美國人會為我的這本書感到自豪。
從很多方面來說,這是對《易經》去殖民化的一次努力。
為了讓您了解我在第3 冊上與第1 冊和第2 冊相比的情況,我必須認真考慮和辯論是否要繼續以Benebell Wen 的名義出版第3 冊,還是以我的真實法定姓名出版第3 冊。
熱切等待書籍 OSD(發售日期)
第 3 冊最終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即 9 月 26 日)發布。如果您願意並且已經購買了第 3 冊,請在 Amazon 和/或 Goodreads 上留下評論。 這是您能為作者做的最大的幫助之一。 消費者評論有助於一本書被發現並提高其排名。
好的。 現在等待的遊戲來了。 當您知道 OSD 即將推出並且公眾很快就會開始對您的書做出公開反應時,這可能會引起焦慮。 他們會喜歡嗎? 他們會討厭嗎? 當批評家戳到你的影子時,作為作者,你會如何看待? 你可能會想,在經歷了兩本書的這一點之後,第三本書應該很容易。 並非如此。 根本不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