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enu

    訂閱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Spiritual News from Fanfare Holistic

    What's Hot

    白色魔法儀式如何幫助情侶解決感情問題?

    October 29, 2024

    對焦慮抑鬱症感到焦慮?

    October 8, 2024

    透明石英的力量:療癒大師水晶

    June 12, 2024
    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FanFare Holistic Blog
    Trending
    • 白色魔法儀式如何幫助情侶解決感情問題?
    • 對焦慮抑鬱症感到焦慮?
    • 透明石英的力量:療癒大師水晶
    • 揭開亞特蘭提斯石的神秘力量:移情者和治療者指南
    • 是時候調整金錢了嗎?
    • 希望與共同利益
    • 粉紅靚麗:4 種發揮粉紅色彩魔力的簡單方法
    • 擁抱花瑪瑙的寧靜與平衡
    Sunday, May 11
    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 主頁
    • 阿卡西紀錄
    • SRT
    • 白魔法儀式
    • 塔羅
    • 冥想
    • 吸引力法則
    • 生命靈數
    • 水晶治療
    • 芳香療法
    • 身心靈能量中心
    FanFare Holistic Blog
    Home » “知道自己軟弱的人有福了”——尼尼微的以撒
    冥想

    “知道自己軟弱的人有福了”——尼尼微的以撒

    fanfareadminBy fanfareadminSeptember 6, 2023No Comments1 Min Read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WhatsApp VKontakte Email
    Share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Email

    尼尼微的以撒

    尼尼微的以撒,也被稱為神父以撒和敘利亞聖以撒,是七世紀基督教會的重要人物。 他最為人們所銘記的是他關於禁慾主義的著作。

    他寫的一件事是,

    知道自己弱點的人是有福的,因為這種認識對他來說成為一切善良的基礎、根源和開端。

    這些話有力地提醒我們謙卑的重要性。

    謙虛是指我們不害怕向自己或他人承認自己的弱點。 謙卑涉及自我意識,因為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弱點是什麼,然後才能承認它們。 謙虛需要誠實,即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 它需要信任:知道向自己和他人揭露我們的弱點是可以的。

    了解我們的弱點有助於我們彌補它們

    如果我們了解自己的弱點,我們就能彌補它們。 這是一個小例子。 假設我知道我對某種特定的零食有弱點(那就是薯片)。 我可以避免走在存放它們的超市過道上。 我可以要求我的伴侶不要給我買。 了解自己的弱點可以幫助我避免陷入陷阱。

    或者假設我知道在回复批評我的人時我往往不友善。 我要注意的是,等到我處於平靜、清晰和友善的心態後再回復是明智的。

    理解的弱點就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弱點。

    您可能會注意到我談論的是克服弱點的策略。 這是非常刻意的,因為我發現意志力的概念被高估了。 我在其他地方寫過這個問題,例如關於社交媒體成癮的文章。 我發現,與其簡單地非常努力地不被社交媒體所吸引,不如在我和我渴望的對象之間製造障礙要容易得多。

    例如我可以:

    • 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這樣我早上第一件事就不會拿起它。
    • 把我的手機關掉過夜,這樣我就更有意識地打開它。
    • 關閉通知,這樣我就不會想打開應用程序。
    • 我的手機上根本沒有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因此我必須通過瀏覽器訪問這些服務。
    • 在手機瀏覽器中屏蔽社交媒體網站,以便我只能在計算機上訪問它們。

    這些策略幫助我擺脫了對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沉迷(我不再使用這兩個網站)。 這一成功的策略並非基於意志力。 相反,它是基於對我的弱點的認識以及克服這些弱點的戰略方法。

    表達我們的脆弱會帶來親密感

    意識到自己的缺陷有助於我們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建立更多的信任和親密關係。 幾年前,我意識到一些童年時期的創傷性事件讓我對任何暗示我對其他人來說不重要的暗示過於敏感。 例如,如果我回家時向我的伴侶打招呼,而她沒有回复(通常她正在專注於某事),我會感到受傷和惱怒。 如果我為我們做了一頓飯,而她沒有評論她是否喜歡,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由於她花了很多時間獨自生活,所以當她離開房間時,她習慣性地關燈,即使我還在房間裡。 當我突然陷入黑暗時,我會變得非常反應。

    另請參閱:

    意識到我的反應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事件,這幫助我更加理解它。 它讓我練習自我同理心。 我可以看出,我的反應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壞人”。 這並不是說我“未能”成為一個細心、善良的伴侶,或者成為一名佛教徒。 只是我從小就害怕被最親近的人忽視。

    了解自己的弱點使我更容易原諒自己。 我的伴侶也更容易原諒我,因為我可以告訴她,“對不起,我對你發脾氣了;” 當你在沒有檢查這是否是我想要的東西的情況下關掉燈時,我對被遺棄的敏感度被觸發了。” 她能理解這一點。

    向對方揭示自己的弱點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和同情對方。 我們不再將彼此視為“壞夥伴”,而是視為有缺陷的人,在面對內部障礙時希望彼此友善。 向對方揭露我們的缺點,我們學會愛彼此的缺點。

    了解我們的弱點有助於我們寬容

    弱點是人類狀況的一部分。 我們都有。 弱點並不是譴責我們的“罪孽”。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擺脫假裝自己的負擔。 我們不再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辯護。 我們可以簡單地解釋一下它們。

    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使我們更容易容忍他人的弱點。 我們不再試圖讓他們達到一個不可能的標準。 用伏爾泰的話說,我們明白“我們都是由脆弱和錯誤構成的”。 因此,正如他吩咐我們(繼續他的思路)“讓我們相互原諒彼此的愚蠢行為。” 我們可以認識到,在人類生活中,我們都在做一件困難的事情。 知道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互相支持,而不是試圖讓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當其他人搞砸時(他們也會這麼做),我們可以認識到他們與我們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我們都有誤解事物的大腦。 我們都有條件反射,導致我們對某些事件反應過度。 我們都有自私的貪愛、惡意和迷惑。 這些就是我們正在處理的問題,而我們處理它們的工具非常不完善,因此改變我們自己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接受我們的弱點有助於我們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

    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是“ 無我或無我。 有時人們將其翻譯為“無我”,但佛陀從未說過無我。 他甚至說持有無我的觀點是痛苦的根源。 當他談到 無我他指出了我們自己的許多方面——我們感知到的身體、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情緒習慣,甚至我們的意識——並說我們應該將這些視為“不是我的;我的”。 不是我; 不是我自己。” 他鼓勵我們做的是停止試圖定義我們是誰。

    我們中的許多人傾向於認為我們的錯誤和弱點定義了我們。 在許多人的思維方式中,有缺陷或弱點——一些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痛苦的習慣——意味著有問題。 我們。 他們認為自己有一個有缺陷的自我:他們有根本性的問題。 這是 恥辱心理學家使用這個詞的意思是——意味著我們相信我們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我們擁有的某些特質而沒有價值。 我們不僅僅認為這種特質是無益或有害的——我們認為自己從根本上來說是壞的,因為我們遏制了它。

    這種認為我們的缺點和弱點決定了我們是誰的信念可能會導致我們試圖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 我們變得不誠實,試圖向他人甚至自己隱藏自己的一部分。 當我們的錯誤確實溜進公眾視野時,我們會試圖將其合理化或解釋掉,也許是通過指責他人(“是你讓我生氣的”)。

    佛陀的教誨 無我 “無我”意味著我們內心不存在永久的、不變的自我或靈魂。 相反,我們所感知的自我是身體和精神元素不斷變化的集合。 這意味著我們是誰不是固定的,而是無法定義的。 它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 我們永遠無法定義自己。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弱點來定義自己; 他們本質上不是我們。 我們不能用任何東西來定義自己。

    接受我們的弱點是接受現實的過程的一部分,我們沒有一個具有固定特徵的不變的“自我”。

    接受弱點並不意味著被動

    接受我們的弱點正如我所說:我們將它們視為需要考慮的事實,以及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

    正如我所解釋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他們合作:

    • 觀察我們的反應模式,然後輕輕地放開它們。
    • 意識到弱點並學習如何彌補它們。
    • 對他們誠實。
    • 以更多的同情心和理解與他們相處,這樣我們就不會折磨自己。
    • 利用自我意識來幫助我們了解它們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痛苦。

    當我們做所有這些事情的同時,我們可以培養智慧、慈悲和舍的善巧品質。

    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擺脫我們的缺陷。 生活將它們深深地銘刻在我們大腦的結構中,我認為即使是“完美的佛陀”的概念也是一個神話。 (他是完美的,因為他完全沒有自私的貪愛、惡意和愚癡。他不是無所不知,有時也會犯錯誤。) 但我們無法完全擺脫我們的弱點。

    我們不必這樣做。 接受我們的弱點,向他人承認和解釋它們,原諒自己有這些弱點,直到我們能夠阻止它們給自己和他人造成重大痛苦,最重要的是繼續與它們一起發展善巧的品質; 這就夠了。 這足以讓我們過上有意義、快樂、對整個世界和我們最親近的人有益的生活。

    但第一步是 會心 我們的弱點。 正如尼尼微的以撒指出的那樣,這種知識成為“一切善良的基礎、根源和開端”。

    Wildmind 是一項無廣告、社區支持的冥想計劃,並得到贊助商的支持。 如果您發現這個網站有幫助,您一定會喜歡 Wildmind 的讚助商訪問我向他們提供的冥想課程和其他資源。 點擊這裡了解更多。

    Source link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WhatsApp Email
    Previous Article七月精神 – ‘7’ – 命理風格
    Next Article 9 個最常見的惡夢的噩夢含義
    fanfareadmin
    • Website

    Related Posts

    應對生活的因應策略 – 冥想博客

    June 9, 2024

    讓你安心的日記技巧

    April 28, 2024

    Mudita 不是“同情的喜悅”

    April 23, 2024

    寬恕是同情心的實踐

    March 25, 2024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Our Picks
    • Facebook
    • Instagram
    Don't Miss
    吸引力法則
    1 Min Read

    白色魔法儀式如何幫助情侶解決感情問題?

    By fanfareadminOctober 29, 20240

    感情路途充滿考驗,當遇上磨擦與困難時,感覺彼此距離漸遠,你會唔會考慮一啲靈性嘅幫助?白色魔法儀式就係一種能夠帶來愛與光嘅能量儀式,幫助情侶重新連結感情,調整彼此之間嘅能量場,重拾和諧與幸福。 白色魔法儀式係乜? 白色魔法儀式係一個充滿正能量嘅靈性儀式,目的係透過引入愛同光嘅力量去調整靈魂能量場,釋放情侶之間嘅負面情緒、心結、同埋壓力。無論係因溝通唔良好、誤解纏身,定係因為生活壓力引致疏遠,白色魔法儀式都可以帶來一個新嘅契機,讓雙方彼此嘅理解與共鳴得以增強,甚至重新燃起愛嘅火花🔥。 當雙方參與呢個儀式時,儀式會引導愛嘅能量流入雙方之間,將負面能量慢慢排走。喺呢個過程中,你會感受到思緒變得清晰,而雙方嘅情感連結會逐漸回復緊密,令關係變得更加穩固。儀式能夠幫助雙方以平靜嘅心態去解決問題,從而更理性地睇待彼此嘅需要。 點解呢個儀式咁有效? 喺白色魔法儀式中,宇宙之愛嘅能量會同雙方靈魂同步,呢種能量係一種純潔而無條件嘅愛,同時能夠清除雙方嘅心靈障礙,恢復情感嘅流動。藉著靈魂間嘅重新連接,雙方嘅心靈會更柔軟,更容易理解同接納對方。呢種互相理解與包容能夠幫助你哋更容易去原諒對方、化解誤會,從而構築穩定嘅愛情基礎💕。 呢種靈性上的「能量重整」唔單止係一個心理上嘅放鬆,仲係一種全面嘅心靈成長。每當儀式結束後,參與嘅人通常會覺得情緒變得更穩定,心情開朗,關係更深厚。呢種轉變雖然唔係即時嘅,但往往會喺幾個星期內逐步顯現。當負面嘅情緒逐漸消散,彼此嘅愛與光芒會再次顯現出嚟,令你哋喺未來更加能夠面對各種挑戰。 咩時候適合考慮白色魔法? 你會唔會覺得情侶溝通唔到位?曾經試過好多方法都無法解決問題?心底裏依然珍惜呢段感情但唔知如何修補?白色魔法儀式就可能係你需要嘅轉機。透過呢個儀式,雙方嘅靈魂可以更清晰地體驗到彼此嘅真實需要,為你哋帶來情感重燃嘅機會,建立更強大嘅連結,從而重建一個幸福滿足嘅新起點💖。 提供100%信心保證 為咗讓你對儀式更加放心,我哋承諾提供100%信心保證:若果施展儀式後90日內未能見到變化(不包括加強魔法),我哋將會免費提供一次相同嘅儀式。讓你無憂無慮,重新追求幸福嘅愛情路。 無論情侶關係遇到咩樣嘅考驗,尋求靈性嘅支持都係一種充滿愛與智慧嘅選擇。希望你哋嘅愛情可以透過白色魔法儀式獲得重生,打開一條通往幸福嘅新道路。

    對焦慮抑鬱症感到焦慮?

    October 8, 2024

    透明石英的力量:療癒大師水晶

    June 12, 2024

    訂閱 Newsletter

    Get the latest Spiritual News from Fanfare Holistic

    About Us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靈性世界,讓您更了解自己的內心,並探索自己與宇宙的關係,讓我們共同探索靈性世界的奧秘,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成長和啟發。

    Our Picks

    白色魔法儀式如何幫助情侶解決感情問題?

    October 29, 2024

    對焦慮抑鬱症感到焦慮?

    October 8, 2024
    Legal Pages
    • About Us
    • Contact Us
    • Terms and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Type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