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的以撒,也被稱為神父以撒和敘利亞聖以撒,是七世紀基督教會的重要人物。 他最為人們所銘記的是他關於禁慾主義的著作。
他寫的一件事是,
知道自己弱點的人是有福的,因為這種認識對他來說成為一切善良的基礎、根源和開端。
這些話有力地提醒我們謙卑的重要性。
謙虛是指我們不害怕向自己或他人承認自己的弱點。 謙卑涉及自我意識,因為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弱點是什麼,然後才能承認它們。 謙虛需要誠實,即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 它需要信任:知道向自己和他人揭露我們的弱點是可以的。
了解我們的弱點有助於我們彌補它們
如果我們了解自己的弱點,我們就能彌補它們。 這是一個小例子。 假設我知道我對某種特定的零食有弱點(那就是薯片)。 我可以避免走在存放它們的超市過道上。 我可以要求我的伴侶不要給我買。 了解自己的弱點可以幫助我避免陷入陷阱。
或者假設我知道在回复批評我的人時我往往不友善。 我要注意的是,等到我處於平靜、清晰和友善的心態後再回復是明智的。
理解的弱點就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弱點。
您可能會注意到我談論的是克服弱點的策略。 這是非常刻意的,因為我發現意志力的概念被高估了。 我在其他地方寫過這個問題,例如關於社交媒體成癮的文章。 我發現,與其簡單地非常努力地不被社交媒體所吸引,不如在我和我渴望的對象之間製造障礙要容易得多。
例如我可以:
- 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這樣我早上第一件事就不會拿起它。
- 把我的手機關掉過夜,這樣我就更有意識地打開它。
- 關閉通知,這樣我就不會想打開應用程序。
- 我的手機上根本沒有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因此我必須通過瀏覽器訪問這些服務。
- 在手機瀏覽器中屏蔽社交媒體網站,以便我只能在計算機上訪問它們。
這些策略幫助我擺脫了對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沉迷(我不再使用這兩個網站)。 這一成功的策略並非基於意志力。 相反,它是基於對我的弱點的認識以及克服這些弱點的戰略方法。
表達我們的脆弱會帶來親密感
意識到自己的缺陷有助於我們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建立更多的信任和親密關係。 幾年前,我意識到一些童年時期的創傷性事件讓我對任何暗示我對其他人來說不重要的暗示過於敏感。 例如,如果我回家時向我的伴侶打招呼,而她沒有回复(通常她正在專注於某事),我會感到受傷和惱怒。 如果我為我們做了一頓飯,而她沒有評論她是否喜歡,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由於她花了很多時間獨自生活,所以當她離開房間時,她習慣性地關燈,即使我還在房間裡。 當我突然陷入黑暗時,我會變得非常反應。
另請參閱:
意識到我的反應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事件,這幫助我更加理解它。 它讓我練習自我同理心。 我可以看出,我的反應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壞人”。 這並不是說我“未能”成為一個細心、善良的伴侶,或者成為一名佛教徒。 只是我從小就害怕被最親近的人忽視。
了解自己的弱點使我更容易原諒自己。 我的伴侶也更容易原諒我,因為我可以告訴她,“對不起,我對你發脾氣了;” 當你在沒有檢查這是否是我想要的東西的情況下關掉燈時,我對被遺棄的敏感度被觸發了。” 她能理解這一點。
向對方揭示自己的弱點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和同情對方。 我們不再將彼此視為“壞夥伴”,而是視為有缺陷的人,在面對內部障礙時希望彼此友善。 向對方揭露我們的缺點,我們學會愛彼此的缺點。
了解我們的弱點有助於我們寬容
弱點是人類狀況的一部分。 我們都有。 弱點並不是譴責我們的“罪孽”。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擺脫假裝自己的負擔。 我們不再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辯護。 我們可以簡單地解釋一下它們。
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使我們更容易容忍他人的弱點。 我們不再試圖讓他們達到一個不可能的標準。 用伏爾泰的話說,我們明白“我們都是由脆弱和錯誤構成的”。 因此,正如他吩咐我們(繼續他的思路)“讓我們相互原諒彼此的愚蠢行為。” 我們可以認識到,在人類生活中,我們都在做一件困難的事情。 知道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互相支持,而不是試圖讓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當其他人搞砸時(他們也會這麼做),我們可以認識到他們與我們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我們都有誤解事物的大腦。 我們都有條件反射,導致我們對某些事件反應過度。 我們都有自私的貪愛、惡意和迷惑。 這些就是我們正在處理的問題,而我們處理它們的工具非常不完善,因此改變我們自己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接受我們的弱點有助於我們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
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是“ 無我或無我。 有時人們將其翻譯為“無我”,但佛陀從未說過無我。 他甚至說持有無我的觀點是痛苦的根源。 當他談到 無我他指出了我們自己的許多方面——我們感知到的身體、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情緒習慣,甚至我們的意識——並說我們應該將這些視為“不是我的;我的”。 不是我; 不是我自己。” 他鼓勵我們做的是停止試圖定義我們是誰。
我們中的許多人傾向於認為我們的錯誤和弱點定義了我們。 在許多人的思維方式中,有缺陷或弱點——一些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痛苦的習慣——意味著有問題。 我們。 他們認為自己有一個有缺陷的自我:他們有根本性的問題。 這是 恥辱心理學家使用這個詞的意思是——意味著我們相信我們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我們擁有的某些特質而沒有價值。 我們不僅僅認為這種特質是無益或有害的——我們認為自己從根本上來說是壞的,因為我們遏制了它。
這種認為我們的缺點和弱點決定了我們是誰的信念可能會導致我們試圖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 我們變得不誠實,試圖向他人甚至自己隱藏自己的一部分。 當我們的錯誤確實溜進公眾視野時,我們會試圖將其合理化或解釋掉,也許是通過指責他人(“是你讓我生氣的”)。
佛陀的教誨 無我 “無我”意味著我們內心不存在永久的、不變的自我或靈魂。 相反,我們所感知的自我是身體和精神元素不斷變化的集合。 這意味著我們是誰不是固定的,而是無法定義的。 它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 我們永遠無法定義自己。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弱點來定義自己; 他們本質上不是我們。 我們不能用任何東西來定義自己。
接受我們的弱點是接受現實的過程的一部分,我們沒有一個具有固定特徵的不變的“自我”。
接受弱點並不意味著被動
接受我們的弱點正如我所說:我們將它們視為需要考慮的事實,以及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
正如我所解釋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他們合作:
- 觀察我們的反應模式,然後輕輕地放開它們。
- 意識到弱點並學習如何彌補它們。
- 對他們誠實。
- 以更多的同情心和理解與他們相處,這樣我們就不會折磨自己。
- 利用自我意識來幫助我們了解它們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痛苦。
當我們做所有這些事情的同時,我們可以培養智慧、慈悲和舍的善巧品質。
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擺脫我們的缺陷。 生活將它們深深地銘刻在我們大腦的結構中,我認為即使是“完美的佛陀”的概念也是一個神話。 (他是完美的,因為他完全沒有自私的貪愛、惡意和愚癡。他不是無所不知,有時也會犯錯誤。) 但我們無法完全擺脫我們的弱點。
我們不必這樣做。 接受我們的弱點,向他人承認和解釋它們,原諒自己有這些弱點,直到我們能夠阻止它們給自己和他人造成重大痛苦,最重要的是繼續與它們一起發展善巧的品質; 這就夠了。 這足以讓我們過上有意義、快樂、對整個世界和我們最親近的人有益的生活。
但第一步是 會心 我們的弱點。 正如尼尼微的以撒指出的那樣,這種知識成為“一切善良的基礎、根源和開端”。
Wildmind 是一項無廣告、社區支持的冥想計劃,並得到贊助商的支持。 如果您發現這個網站有幫助,您一定會喜歡 Wildmind 的讚助商訪問我向他們提供的冥想課程和其他資源。 點擊這裡了解更多。